近日,南京江北新区医疗保障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高分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这一打破传统医保服务模式的国家级项目,正在逐步构建起“全流程、全场景”的全新标准化体系,以标准化新路径,赋能医保服务治理效能再提升。
2023年5月,南京首个医疗保障领域的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在南京江北新区正式获批。从召开标准化工作专项会议画好“路线图”,到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主心骨”,再到细化责任至每个权责部门激活“源动力”……一系列有的放矢的部署之后,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疗保障服务体系框架逐渐清晰。
江北新区创新构建“1+N”标准化工作推进矩阵,形成高效运转的闭环推进机制。通过实地走访街道窗口经办、医保基金监管、两定机构准入等核心业务一线,全场景踏勘医保服务的痛点难点,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详实案例。
通过深化对标学习,江北新区最终构建108项标准体系,全面覆盖医保服务各领域。其中,引用国家标准46项、行业标准2项,自主编制内部标准60项。同时,江北新区持续提升标准落地效能,创新建立“外引内育+学用结合”立体培训机制,邀请行业专家开展“标准化实务课堂”,联动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等专业机构组织专题研修,通过“理论筑基+案例解析+经验移植”的培训模式,推动标准化队伍从“业务能手”向“标准专家”转型,确保标准有序执行。
推进医疗保障服务标准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群众幸福感,江北新区在推进产业协同、完善基层治理等诸多方面共同发力,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江北医保模式”。
在产业协同方面,江北新区创新“医保—产业”协同机制,设立全省首个医保医药服务专窗,建立标准化服务流程,累计服务企业98家次,促成125个本土产品纳入南京市医保采购目录,其中67个重点产品实现规模化应用,成功打通创新产品进医院推广应用“最后一公里”。在基层治理方面,江北新区积极打造南京“医保高铁”标准化网格治理平台,开发街道社区、社区要情、医保地图三大核心模块,实时监测基层经办动态与参保就医情况、智能分析高额费用及慢病患者数据等,实现医保业务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推动数智化赋能区域医保基层治理现代化。
下一步,江北新区将深化内涵,拓展边界,提升温度,加速智慧转化,让“标准清单”真正成为惠及每一位参保群众的“幸福账单”。